2025年10月9日 星期四

買房最怕廣告不實?看穿房地產話術,避開違法陷阱與檢舉方法?購屋人自檢清單


常見的房地產廣告不實手法,你中了幾個?


買房關鍵時刻,最怕被廣告帶著走。

公平會近年查了不少不動產廣告,花式話術一籮筐。下面這份「白名單」,幫你一眼看穿。

一、最常見的誤導手法

1) 房屋用途與分區不符

  1. 把「辦公室」說成「住宅」,或基地座落在科技商務專用區,卻用一般住宅語氣包裝。
    例:基隆「青森悅」以住宅方式呈現辦公產品,遭罰;苗栗竹南「上德漾」位在科技商務專用區,仍用「以家為中心」等住宅語彙,遭罰。

  2. 模糊土地使用限制(工業區、丁種建築用地等)。

👉 看到「住宅」兩字,先查使用執照分區,別只看樣品屋的窗簾與沙發。


2) 面積、格局與非法增建

  1. 非法定名詞混淆面積:如「使用面積」「受益面積」「室內面積」等,沒註明範圍,容易誤認更寬敞。

  2. 廣告坪數與權狀面積差很大,而且差異難以接受。

  3. 暗示可「合法增建」的夾層/挑高
    例:彰化鹿港「上綺京城」宣稱「二樓可作挑高夾層分成2.3樓」,但核定只有一層店鋪,遭罰。

  4. 把屋頂突出物(屋突層)當健身房、KTV或夾層。
    例:桃園中壢「威均晶鑽」將屋突2、3層規劃為公共設施,與核准不符,遭罰;高雄橋頭「大方禮鄰」宣稱「頂樓4.2米挑高+夾層」,被認定違建,遭罰。

  5. 建物外觀、設計、格局、公共設施比例,與廣告或圖說不一致

  6. 住宅總戶數與核准用途不合。
    例:「有謙家園」網站寫「住家427戶」,其中13戶其實是店鋪,遭罰。

👉 看到「挑高」「夾層」「魔法空間」,腦中自動跳出四個字:圖說為準


3) 地點與交通資訊灌水

  1. 刻意縮短距離或用不合理路線計算時間。

  2. 未定案的捷運站當賣點。
    例:高雄楠梓「冠傑Ui」稱「未來步行3分鐘到紫線P9」,但紫線仍在路網規劃中,站位未定,遭罰。
    例:台北士林「圓山富璟」稱「5分鐘到Y25預定地」,實走超過10分鐘,遭罰。

  3. 把「學校預定地」說成「公園預定地」。
    例:新北淡水「合謙飛時代」將基地上方用地誤稱公園,遭罰。

  4. 公園綠地面積、與建案關係說得太美

  5. 建物坐落位置標錯。

👉 「走路3分鐘」這種字眼,先自己走一次,再說服你的雙腳。


4) 其他常見誤導

  1. 說「房貸銀行掛保證」「已預留額度」,卻沒有任何簽約文件。
    例:苗栗市「陞鎂園」刊載「已預留華南銀行貸款額度/信託保證」,經查不實,遭罰。

  2. 建材設備與交屋不符,或重大瑕疵(海砂屋、輻射屋、事故屋)不揭露。

  3. 停車位類型、尺寸、位置、合法性與廣告不符。

  4. 報酬率增值潛力誇大。

  5. 房仲未取得委託即刊登成交紀錄不實、加盟店標示不清。

  6. 預售屋共有部分面積揭示錯誤。
    例:新北「宏普中央公園」因「停車使用空間」小數點錯置,合計少了約600多坪,遭罰。

👉 金句記一下:用印之前,一字值千金


二、法規與主管機關(重點版)

  1. 公平交易法》第21條第1項:禁止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的表示,違者得裁罰、命停止、命更正。

  2. 消費者保護法》第22條:廣告內容應真實,對消費者的義務不得低於廣告所載。

  3. 公平會負責調查、裁罰與糾正;地方政府與地政單位查核建案、受理申訴。


三、買之前,先幫自己裝甲

1) 多方查證,別怕麻煩

  1. 產權與面積:向地政事務所申請土地、建物謄本,核對所有權人、法定面積、權利範圍。
    遇到「使用面積」等名詞,請對方清楚書面說明包含範圍。

  2. 用途與格局:上「全國建築執照存根查詢」查核准用途、使用執照、竣工圖說
    。比對廣告的格局、挑高、夾層是否符合法規。

  3. 交通與生活圈:親走一遍。用地圖工具測距與實測通勤時間。捷運未定案?就當沒有。
    景觀號稱無遮蔽?抬頭看看周邊基地公告與都市計畫。

  4. 重大瑕疵與不動產說明書:索取、細讀、留存。漏水、海砂、輻射、事故紀錄,一條條勾。

2) 把承諾寫進合約

  1. 具體條款化:面積算法、建材品牌、附贈設備、公共設施、景觀條件、價格與優惠——逐條落字

  2. 拒絕「廣告不算」:看到排除廣告效力的條款,談!該刪就刪。所有廣告截圖留證

3) 專業協助與申訴

  1. 公平會申訴:備齊廣告、對話紀錄、合約等證據。

  2. 地方消保中心:可先做免費法律諮詢或調解。

  3. 律師/地政士:金額大、條款複雜時,專業把關最實在;地政士可協助產權與用途查核。


四、現場快問快答(直接拿去問)

  1. 這份「室內面積」包含哪些?陽台?公設?牆心?請書面註明

  2. 樣品屋有的建材型號交付標準,能否把型錄與規格表附契約?

  3. 夾層/挑高是否在竣工圖說使用執照內?可否附圖面影本?

  4. 停車位尺寸、柱位、出入動線在哪一張平面圖?違停或會車風險如何?

  5. 捷運、學校、公園是已核定還是僅規劃?提供官方文件或會議紀錄

  6. 銀行貸款「已預留」的文件編號與承辦窗口是誰?沒有文件就先當作沒有。


五、保存證據小抄

  1. 廣告頁面/DM/官網截圖:保留日期、網址、版本

  2. 業務對話:盡量文字化(簡訊、LINE、Email),重點承諾請對方文字回覆

  3. 現場文件:拍照留底,包含建材表、設備清單、平面圖、停車位配置

  4. 合約附件:確認版本一致、頁碼完整、雙方騎縫章。


六、購屋人自檢清單

  1. 用途、分區、法定面積,與權狀/圖說一致

  2. 面積名詞全數定義清楚(附書面)

  3. 夾層/屋突/挑高,圖說有、法規允

  4. 交通、學校、公園:已核定 vs 僅規劃分清楚

  5. 建材品牌與型號,列入契約附件

  6. 停車位尺寸與位置,圖面標註

  7. 廣告承諾逐條入約,無「廣告不算」條款

  8. 不動產說明書無重大瑕疵或已揭露

  9. 所有證據已備份


結尾小提醒

廣告是門面,不是保證。
把關靠兩件事:查證落字
做足功課,再下手,買到的不是風險,是生活。

本頁面為學術研究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法律意見。

探索將興趣與知識轉化為價值

未來的你,將會感謝過去的你以及『 R 居誌 』|© 2022. 技術提供: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