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1月20日 星期四

不動產廣告不實 Q&A 懶人包:搞懂常見手法與自保方法?🔊


🏠 不動產廣告不實 Q&A 懶人包


不動產廣告不實很常見!本文以 Q&A 懶人包形式,解析建案廣告不實的常見手法、法律罰則申訴管道,教你如何在買房查證,保障自身權益。

Q1:什麼是不動產廣告不實?

簡單說,就是建商或代銷在賣房子時,廣告講的和實際狀況對不上。
可能透過圖片、樣品屋、文案,甚至口頭承諾,把建案包裝得很完美,結果實際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。

這樣的廣告會讓人誤判,以為自己買到夢想宅,結果卻掉進陷阱。
根據《公平交易法》第21條,這種行為就是「廣告不實」,最高可以罰到 2500 萬元


Q2:常見的不實廣告有哪些?

最常見的幾種手法大概是這些:

  1. 用途不符:明明是辦公室或商務區,廣告卻當住宅賣。
    👉 例:「青森悅」把辦公室包裝成住家。

  2. 夾層或增建空間:說挑高可以做夾層,但其實執照沒核准。
    👉 常見於「屋突層」被改成健身房或 KTV,完全違建。

  3. 誇大交通與環境:縮短到捷運的步行時間,把學校預定地講成公園。
    👉 例:「圓山富璟」說學校預定地是公園首排。

  4. 面積與戶數不符:用「使用面積」、「受益面積」混淆視聽,甚至把店鋪也算在住宅戶數裡。

  5. 房貸或信託保證不實:說銀行有預留貸款額度,或有信託保證,但實際上沒簽任何文件。

  6. 公共設施錯誤:像「宏普中央公園」就把停車面積數字打錯,差了六百多坪。


Q3:為什麼建商要用不實廣告?會有什麼影響?

原因很單純:好賣
包裝得越夢幻,越容易吸引買房人掏錢。

但問題很大:

  1. 對買方

    • 做錯決定、砸大錢買到不符期待的房子。

    • 可能住進違規用途,還會被裁罰或勒令改善。

    • 住進去後落差太大,容易引發糾紛。

  2. 對市場

    • 誠實的建商吃虧,不公平競爭。

    • 增加法律糾紛,浪費社會成本。

    • 消費者對市場失去信心,房市變得更冷。


Q4:有哪些法律規範?

主要有五大法規:

  1. 《公平交易法》第21條:禁止虛偽或誤導性廣告,最高可罰 2500 萬。

  2. 《消費者保護法》第22條:業者廣告的承諾就是義務,不能比廣告寫的還少。

  3. 《建築法》:用途、夾層、增建都必須照核准圖說。

  4. 《都市計畫法》:土地分區不能亂用,商務區不能硬賣成住宅。

  5. 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》:規範仲介廣告,比如誇大成交紀錄、標示不清等。


Q5:買房前怎麼查證廣告真實性?

千萬別只看 DM 或網路廣告,自己一定要動手查:

  1. 查建物用途與面積

    • 上「全國建築執照存根查詢網」查用途、竣工圖說。

    • 去地政事務所拿謄本,核對土地分區、面積。

  2. 實地走一趟

    • 看廣告說的公園、學校是不是已經存在。

    • 親自測試走到捷運站要幾分鐘。

    • 確認廣告強調的景觀,實際上是不是被遮住。

  3. 要不動產說明書

    • 建商或仲介必須提供,裡面要記錄房屋現況、權利義務、瑕疵(像海砂屋、兇宅)。

  4. 保存廣告證據

    • DM、網頁、影片、對話紀錄都留好,出問題才有憑據。


Q6:發現廣告不實,去哪裡申訴?

  1. 公平交易委員會

    • 可透過官網、電話或親自申訴。

    • 要準備廣告、契約、對話紀錄等證據。

  2. 地方政府消費者服務中心

    • 提供免費法律諮詢與調解。

  3. 律師或地政士

    • 簽約或遇到爭議時,找專業協助最保險。


Q7:怎麼把廣告承諾寫進買賣契約?

要避免日後糾紛,記得這幾招:

  1. 廣告重點寫進契約

    • 房屋用途、面積、格局。

    • 建材設備的品牌、型號。

    • 公共設施有沒有包含在交屋範圍。

    • 廣告說的優惠、貸款方案。

  2. 小心排除條款

    • 有些契約會寫「廣告僅供參考」,這要堅決刪掉。

  3. 保存廣告證據:就算寫進契約,還是要留底。

  4. 找專業審約:律師或地政士幫你檢查契約,才不會踩雷。


Q8:公平會近年裁罰重點?

公平會這幾年特別盯緊幾件事:

  1. 把辦公室當住宅賣

  2. 宣稱可以做夾層、增建,結果是違建。

  3. 誇大交通與公共設施,尤其是「捷運預定站」。

  4. 面積、戶數灌水

  5. 假銀行貸款、假信託保證

  6. 預售屋資訊錯誤或不完整

總之,只要廣告和事實不符,會影響買方判斷的,都會重罰。


✍️ 總結

買房廣告看到再美,也不要全信。
花一點時間查證、把承諾寫進契約,才不會踩到不動產廣告的坑。
一句話:廣告是參考,契約才是保障!

探索將興趣與知識轉化為價值

未來的你,將會感謝過去的你以及『 R 居誌 』|© 2022. 技術提供: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