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

房仲法律責任與界線:搞懂訴訟代理、常見違規與糾紛處理流程


房仲業務必看!法律糾紛不是自己跑法院就能告,你的角色和界線在哪?

在房地產交易的複雜世界裡,房仲業務員扮演著至關重要的橋樑角色。然而,許多業務同仁常有個誤解,認為一旦發生糾紛,自己就可以代表客戶或公司直接跑去法院提告。事實上,這樣的行為不僅不符合法律規定,還可能為個人和公司帶來巨大的法律風險!

房仲業務員的法律界線:釐清職責與避免觸法

房仲業務員的法律界線:釐清職責與避免觸法

今天,我們就來好好釐清房仲業務員在法律程序中的正確定位、可以做什麼,以及絕對不能做什麼,確保大家在專業領域內合規營運。

一、 房仲業務員的法律角色定位:溝通橋樑而非訴訟代理人

首先,讓我們先了解房仲業務員的核心職責:

  • 促進交易與預防糾紛:房仲的主要職責在於促成買賣雙方達成交易,並透過專業服務盡力預防潛在的糾紛。
  • 資訊提供與事實陳述:業務員應扮演好買賣雙方與公司之間的溝通橋樑,客觀陳述已知的房屋事實與狀況,並提供類似物件的成交行情供定價參考。這包括對受託物件進行必要的調查,例如是否為海砂屋列管建物、凶宅網記錄地點附近,或周邊有無嫌惡設施等「重大瑕疵」
  • 製作與解說不動產說明書:業務員必須依法製作不動產說明書,詳實記載物件資訊,並在簽約前向買方詳細解說,並經雙方簽章確認。此說明書視為買賣契約的一部分。

簡而言之,你的角色是專業的協調者和資訊揭露者,而非法律顧問或訴訟代理人

二、 房仲業務員「不能」做什麼?常見的法律禁區

為了避免觸法,以下這些行為是房仲業務員在法律程序中絕對禁止的:

可以做的事情 絕對不能做的事情
作為專業協調者與資訊揭露者 代替客戶或公司提告(因訴訟代理人應為律師或公司法定代理人)
製作與解說不動產說明書 擅自進行特別代理行為(如捨棄、和解、撤回等)
協助客戶進行必要的文件準備 提供任何法律意見、解釋法條或承諾賠償
在公司授權下,與客戶進行協商 未經授權與客戶私下和解或簽署法律文件
提供客觀的市場成交行情 經手自身或近親的不動產交易(違反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》第15條)
完整揭露已知的房屋瑕疵 賺取差價或超收服務費
保護客戶的個人隱私 隱瞞屋況或提供不實資訊
遵守公司的服務流程與規定 洩漏客戶機密資訊
具備合法執業資格 非法執業或規避簽署必要文件

三、 發生法律爭議時,正確的處理流程

那麼,當你遇到客戶拒付服務費、合約爭議、被檢舉,或買賣雙方(例如因斡旋金或簽約義務)產生糾紛時,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?

  1. 立即回報與證據保全:任何可能升級為法律訴訟的客訴、糾紛或主管機關的函查,應在第一時間向總部法務部門或主管回報。立即完整保存所有相關文件與記錄,這是後續法律攻防的基礎。
  2. 由公司決定是否進入法律程序:公司會評估案件內容,決定是否採取協商、調解、申訴或正式提告等行動。
  3. 業務員的角色:提供證據與事實說明:在法律程序中,你的角色是協助公司準備證據、說明事實。必要時,你可以作為證人出庭說明交易經過,但不是訴訟當事人。

四、 為什麼要遵守這些規範?法律風險與後果

不遵守這些規定,將可能導致嚴重的法律後果:

  • 連帶賠償責任:若因經紀人員的故意或過失導致交易當事人受損,加盟店(經紀業)應與該經紀人員負連帶賠償責任。
  • 罰鍰與行政處分:違規行為可能導致個人面臨數萬元至數百萬元的罰鍰,甚至被申誡、強制停業或廢止執照。
  • 刑事責任:隱瞞瑕疵、賺取差價、洩漏機密等行為,情節嚴重者可能觸犯《刑法》的背信罪、詐欺罪,甚至面臨有期徒刑。

五、 結語與提醒

請所有業務切記:遇到法律糾紛,絕不是自己跑去法院就能解決!

免責聲明:本文內容僅供參考,相關法令規定及適用條件可能因個案而異。若涉及法律稅務或交易等重要決策,請諮詢專業人士或主管機關。

探索將興趣與知識轉化為價值

未來的你,將會感謝過去的你以及『 R 居誌 』|© 2022. 技術提供:Blogger.